我国测量更进一步 利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2)
时间:2008-07-06 08:35 点击:次
进入21世纪,我国测绘事业发展步入以数据获取实时化、数据处理自动化、数据传输网络化、信息服务社会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新阶段。在此期间,我国测绘科技工作者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取得了诸多令国际同行刮目相看的摄影测量与遥感科技成果,自主研发了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数字航空摄影仪、无人机低空遥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不但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为我国测绘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实力保障。目前,我国已建成1:100万、1:25万和1:5万比例尺全国空间数据库,包括的数据产品有DOM(数字正射影像)、DEM(数字高程模型)、DLG(数字线划图)和DRG(数字栅格图),还有地名数据库和土地利用数据库等。各省市已经或正在建立1:1万比例尺空间数据库,许多大中城市建立了1:500至1:2000比例尺空间数据库,成为构建数字中国、数字省区和数字城市的重要基础。国家测绘局正在组织实施1:5万比例尺全国空间数据库更新工程和西部地区1:5万比例尺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西部测图工程使用了一批新设备、新技术、新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将改写我国西部200多万平方公里无1:5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历史。
全面提升空间数据获取能力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领域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在数据获取能力方面,成功研制了一系列传感器,发射了50多颗对地观测卫星,包括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返回式陆地卫星、科学实验卫星等,组成了风云、海洋、资源和环境减灾四大民用系列对地观测卫星体系,从地球同步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上实现了对地球的多平台、多传感器观测,可以获取地球表面不同分辨率的光学和雷达图像,并将对地观测数据应用于气候、大气成分、水循环、植被变迁、海洋现象、自然灾害等地球空间环境变化的监测。在数据储备方面,已经积累了总存贮容量超过660TB,覆盖全国陆地、海域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1500万平方公里的地球表面数据。在教育科研方面,组建了一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队伍,16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设置3S(GPS、GIS、RS)相关专业,产生了一批空间信息企业。 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中应用广泛,包括自然灾害的预警与监测、环境变化研究、自然资源调查、规划管理、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在今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科技工作者快速利用航空、航天遥感以及低空无人遥感平台,获取灾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灾情分布,快速整合原有多尺度、多类型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及时构建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制作多尺度影像地图,及时提供了地图、地理信息数据及技术支持,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急需。
防灾减灾:快速获取汶川大地震灾情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灾区通信、交通严重受损,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技术成为快速获取灾情的最佳途径。我国科技人员利用光学和雷达遥感、航空遥感技术对灾区进行了连续、动态监测,开展了灾区房屋倒塌、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损毁,泥石流、滑坡、堰塞湖等次生灾害解译分析工作,研发了抗震救灾综合服务地理信息平台,整合了震前、震后遥感影像,灾区三维数字高程模型,居民地、交通、水系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堰塞湖等地质灾害专题信息,以及人口等社会经济信息,为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门和救灾人员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灾情信息。 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服务奥运盛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