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京为例,目前政府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只有30%左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没有及时发现并解决的小问题常常可以引发重大灾害。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中型城市尝试将GPS技术运用于城市管理。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北京东城区网络管理、上海的网络化管理和深圳市的市政管理系统,此外,沈阳、福州、宁波等城市已把GPS广泛应用于“城管通”中。
霸主地位受挑战
卫星导航系统之所以能与蜂窝通讯、因特网等一起成为当今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三大信息产业,是因为应用GPS能大大提升其效率和业绩。
不久前,记者从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了解到,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于清德、林陈斌等人受北京市相关部门委托,对国内外GPS的应用现状与前景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实现GPS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全面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研究表明,以美国GPS为代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发展迅速。21世纪初,天空中将出现四大系统并存的局面。
1.GPS系统,星座设计为24+3颗,目前实际在轨工作卫星达29颗,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性能最优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PS为美国军方所控制,不承诺民用保障,始终存在战时不可用的威胁。然而随着GLONASS系统的恢复,以及伽利略、北斗系统的兴建,GPS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2.GLONASS是俄罗斯军方控制的系统,能提供两种导航信号。然而由于卫星组网建设尚未完成,目前不能提供全球不间断的连续服务,再加上该系统早期不重视民用,接受机种类很少,在我国市场应该较少。
3.伽利略系统的卫星星座由分布在3个轨道上的30多颗中等高度卫星组成。目前已成功发射两颗卫星,信号传送良好。不足之处是,欧盟成员国众多,利益分配纠缠不清,造成系统建设速度受到极大拖延,目前按照新的计划,该系统将在2010年底到2011年初部分运行,2012年提供全面服务。
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正在顺利建设,可在2008年内实现我国及周边地区的运行。
于清德等认为,GPS在我国的应用已经告别了启蒙阶段,并不可逆转地融入我国现代信息社会建设进程中。
城管部门需求强烈
目前,除了北京东城区网络管理、下水道地理信息系统和道路车辆流量监控系统已经应用GPS系统外,大多城市管理部门依然使用传统手段进行管理。各专业管理部门定期派遣大队人马进行巡查,车辆成本、人力经费消耗很大。再加上巡查队伍定时定线路进行,管理区范围较大,在人力有限的情况下,很难全面覆盖,普遍存在“保大街不保胡同,保检查不保平时”的弊病。因此,与定期巡查的高额成本相比,由于没有合适的技术与装备,巡查效率很低。据统计,目前城市对管理问题的发现率只有30%左右。
除了巡查效率不理想外,受技术与装备的限制,任务派遣的准确率也比较低,通常一个问题的处理周期要一周左右。经常出现的尴尬局面是:问题出现在两个区的交界处,两个区的工程队都赶到现场,增加了成本还延误了工程。
北京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管理任务最为复杂和庞大的城市之一。于清德等人进一步调研后发现,北京市对GPS系统有明显、迫切需求的部门有:市政工程处、燃气管理办公室、市容环境管理处、环境卫生设施管理处、户外广告管理处、监察处供热管理办公室、夜景照明管理处等近10个部门。
于清德等人描绘了引入GPS和GIS技术实现公共设施的精确定位和信息可视化管理的未来景象:巡查人员携带GPS终端,发现问题后及时定位,并通过无线网络传回监控中心,可提高城市问题的发现率。发现问题后,快速从数据库中对事故设施进行相关属性和位置信息查询,利用GIS进行指挥调度,可解决任务派遣准确率低的问题,从而极大地降低城市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责任编辑:admin) |